【新聞暨聲明稿】打破冰冷的白色象牙塔,讓醫療以人為本,期盼醫療體系更加友善—跨性別者醫療處境問卷報告出爐
鑑於跨性別者(尤其是有換證需求卻無法、尚未、或正在換證的跨性別者)在醫療體系中面臨法定性別與其性別認同相左之問題,本聯盟欲調查跨性別者在與生活息息相關的醫療系統下,無論是進入醫療領域前/進入醫療領域後,究竟需要面對甚麼樣的身心壓力。同時,目前醫療體系對於跨性別者的認識程度、是否有納入跨性別者需求,故製作此問卷「跨性別者於醫療處境」之調查。
台灣號稱亞洲性別友善指數相對高的國家,然而大眾對於LGBTQIA+的認知其實仍多聚焦在同性戀者身上,反倒對T (Transgender,跨性別者)所知甚少。
跨性別者為出生被賦予的性別與其長大後意識到自己的性別不同之群體,多數跨性別者或許能隱匿在人群中生活,但如果因著不同因素而尚未更換身分證,多數都會遭遇法定性別(身分證性別)與其性別認同不相符的問題,而在醫療體系中經常被強迫出櫃。
目前台灣更換身分證的門檻極高,並且對有換證需求者的身體、心理都會造成嚴重破壞與影響,因此許多跨性別者並未選擇、或無法進行換證,我們問卷中就包含八成未換證者。此些群體進入非性別友善的醫療體系時,勢必得面臨於稱呼、掛號、叫號、診間、領藥過程中不舒服的對待。
從本問卷調查報告顯示,其實我們的醫療體系對跨性別者所知甚少,接近僅有10%的受訪跨性別者是能經常遇到知道跨性別者的醫護人員;甚至性別友善的醫療場合更是有限,僅有2%的人表示經常遇到性別友善的醫療場合。
以上都造成跨性別者在進入、以及處於其中都會帶有焦慮,甚至連已經換證,有法律支持(指身分證上性別已更換符合自我性別之認同)的跨性別者,都仍存在這樣的焦慮,更遑論尚未換證者,甚至有些人會選擇隱忍病痛,不去使用醫療資源。
台灣醫療期許以人為本,不僅治病,也治人。若我們能將性別友善納入醫療教育系統中,便能降低跨性別者使用醫療資源時的焦慮,並且能更安心、放心自己的隱私,不會因為在看診過程中被暴露,並在醫療場合遭醫護人員、或者同樣來使用醫療資源的人以異樣眼光看待。
本問卷中,同樣蒐集到關於性別友善醫療的回饋,例如:「叫號不使用性別稱謂,有性別友善或有明顯殘障廁所」、「單據性別都直接用初診時在網站自己填的性別」、「藥局藥師不特別用稱呼、不一直帶懷疑眼光的核對資」、「公司健檢時直接跟著認同的性別群排隊,醫院人員知道生理性別後不但輕聲表示了解且說沒關係,不動聲色繼續步驟,遇到生理限定的尷尬問題也幫忙帶過」、「主動使用正確稱呼,和醫師解釋出櫃時,醫師直接表明:我知道」。
其實,性別友善係建立在尊重之上。無論你是誰、外貌如何、身分證上寫著甚麼,都能「感覺像是被當成人一樣的對待」。為此,我們期待未來可以擴大調查,並且持續推動性別友善醫療的相關政策。
完整「2020年〈跨性別者於醫療處境〉問券調查報告」下載:請點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