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稿】精神疾病不可怕,可怕的是社會對精神疾病的恐懼

這陣子,「精神疾病」一詞經常佔據新聞版本,從「30顆安眠藥污名化事件」、再到「吳姓藝人脫口嘲笑憂鬱症為不知足事件」、乃至「新店隨機殺人事件」,彷彿「精神疾病」掀起了大眾的各種情緒,不論是一開始的「有趣詼諧嘲諷」、再到「公眾人物綜藝感十足的勸世嘲諷」,直至最近讓「社會群起憤怒的殺人事件」,再再說明我們社會對於「精神疾病」的恐懼、污名仍舊根生地固。

首先,吳姓藝人於節目中,竟對透露自己有失眠、憂鬱症的來賓表示:「你幹麻憂鬱症呢…我跟你講,所有憂鬱症的患者仔細聽著,憂鬱症的原因,聽好囉!都是因為這三個字,不知足!」,引發醫療、心理、與憂鬱症患者等各界抨擊,本聯盟作為病人主體之組織同樣表示譴責與憤怒。而最近引發大眾群起憤怒的「新店隨機殺人事件」,本聯盟除表示遺憾外,亦沉重呼籲社會大眾:「請社會大眾與政府重視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切勿以污名與恐懼取代同理與理解。」

其次,精神疾病長久來遭受嚴重污名,被認為只是『心情不好』、『想不開』、『鑽牛角尖』、還有吳姓藝人口中的『不知足』等,忽視精神疾病不但與心理、環境有關,還會與不同身份產生交織與共構,成因相當複雜,並非如其所認為『只是一種憂鬱狀態』。也常因為錯誤的醫療知識、社會的嚴重歧視、照顧責任個人與家庭歸因化、政府不重視導致等,整體環境支持不足,使病人不願就醫或家屬不知如何處理其狀態,使病人病情加劇,最終使一個人殞落、家庭崩毀。

再者,心理也是身體的ㄧ部分,其健康需被重視。知名歌手瑪莉雅凱莉也曾公開坦言自己長期受雙極性疾患所苦,但『疾病本身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別人發現後看待自己的異樣眼光、所產生的巨大壓力』。因此,一個遺憾的社會事件既已發生,我們應當貼近受害者家屬的苦痛,也應貼近加害者的生命經驗,加以探究、檢討整體社會乃至政府對於精神疾病的理解及心理健康政策不足之處,避免憾事再度發生。

最後,我們再次呼籲:「台灣尚未廢除死刑,無論支持與否,都無法改變現行死刑存在的事實,且精神疾病無法全然免除一個人該有的刑責。切勿因而獵巫,造成更多病患、家庭的苦痛,應當通盤檢視現行心理健康政策,避免憾事一再發生」。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